close

以下文章內容轉貼自老爹孔雀魚網

 Hamels1126:大理石"的定義
1.承自英文 marble 意思是2色分明 ,並且含不規則的色塊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2.大理石的特性,就是長到一半會洗色  之後又會分色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3.大理石 都是由 黑色素區塊的改變 所造成的疊色效果 ....並且原則是 只可能由黑變白 不可能由白變黑
或許在 ab上 很多只要雙色分明的就會叫 marble ,那倒是符合英文本意,但卻不見得符合基因特性。

Hamels1126:其實,小弟不直接說明的原因,一樣是怕淪為筆戰啦,盡量用些原理的東西,來給大家一起判斷
大大所說的red loss ,小弟大概看懂了,我想應該是在說 combodian 的紅色部份吧,這個又要跟大理石拆開講
(英文是都能叫marble啦,可是不能夠把他的基因型講得很透徹),根本上,我們討論的不是單純視覺上的樣子,而是在基因上的表現型.之所以要拆開是有原因的...一種性狀 一個名稱 是最好的,才能避免混倄
redloss 可以稱作紅色素的喪失,是一個現象,但卻可以是2個以上的性狀,所以我把其中有被稱叫大理石的部份拿出來講,另一部份...有機會再說囉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分隔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小弟現在把所有鬥魚常被稱作 marble 表現的,大刀一砍把他劃分成以下兩大塊,這樣比較好作解說

1).關於是不是大理石,其實小弟想說 "(1)有沒有經過洗色的過程" 這是判斷的關鍵點! 而洗色這個過程所牽動的,是黑色素,而非其它色素,藉由黑色塊的變動,造成疊色效果的改變,讓魚體產生色差變化,所以看起來由 1個顏色 變成 2個顏色
而 marble 本身 小弟會把他"(2)只限定在藍色系(含白)與黑色(含灰)的魚" 這個範疇,會這樣做劃分,是因為這部份的大理石表現佔了絕大多數,並且都是因為疊色與色層的影响,所產生的個體表現,這樣劃分,就能夠把原因單純化,才不會自己越弄越複雜

以上的說明 應該是目前稱作 marble 的最大宗,影响的條件也很清楚只有 "黑色素的變化" ,所以以此稱marble 才其來有自,並且這部份就是此討論串的討論重點.
#因為咧,"洗色"的過程,有可能將所有黑色素都洗光光,也就是可能讓一條黑魚,洗成變無色透明,也可能讓一條藍綠色魚,洗一洗變成天空藍(粉藍,大陸叫臘彩)
所以像這種顏色洗光的個體,即使我們看到的是洗色後的樣子,卻也不見得能夠判定是否是大理石! 真的要判斷,只能由 洗色 這個過程的有無 ,與交配後子代的表現,才能判斷得出來!

然後,再回頭看,按(1).所形容的marble性狀, 若在紅色魚身上,就會發現只是一條紅魚出黑色塊斑,而紅色與黑色因為性質很接近,無法互相造成疊色效果,造成 誰強,誰就把另一方的色素壓在底下,以肉眼判斷,也僅能知道,這紅魚身上,有較深色的紅色塊,細看,才會知道紅色塊內含黑色素罷了

2).接下來是combodian 的紅色表現,與上面 (1),定義的marble相同,皆有 "洗色"的過程,但是差在,他所"洗"的色不是黑色素,而是紅色素,所以這決定性的差異,在於黑色素有能力影响其與藍色層疊色產生的效果,而紅色素則幾乎無能力(此關係到其它色層的濃淡/厚薄 表現)

所以,就一支紅與透明的複色魚來說,當其為combodian的紅色表現時,一般往往可見,紅色會在洗色後聚成不連結的紅色塊,因此可輕易明辨之.
此型的斑塊與(1).的斑塊的差異,在於紅色的的班塊大多比較偏頭頂,背部與鰭基部,並且較淡,且不集中 ,而1)的斑塊,則是集中在身體跟face部位,鰭外圍次之,並且多較濃厚,也就是說,這2種不同的斑塊,所存在的區域也不盡相同,但也常見重覆到,只是紅會被黑色塊蓋掉看不出來居多

與1)相同的是,但若將藍色層的影响也加入其中,也就是若今天是由一支藍色,紅色的複色魚,單單由 combodian 紅色表現影响,就會發現,幾乎都被藍色蓋掉,僅在頭背或是一些鰭部才能看出此現象,變成我們無法以表現型清楚的辨認出來..而失去判斷能力.
這點2).因為由紅色素而非黑色素在控制,所以同叫marble似乎不妥,或者可以稱作 紅色marble 但小弟想更適合由其起源combodian red 稱之
(ps.也蠻多人這麼叫的,combodian本身是個大雜燴,其實相當多的基因是由此而分離出來,包含現在所討論的內容等,一樣,有機會再另開一篇吧。

最後,還有一種也常被稱作marble 賣的魚 可是他卻不是marble ,就是白化的個體-藍色系的魚(含綠,白金...等) 身上有藍/綠色較深的斑塊 ,班點等等,通常這類的深藍/綠色,其斑塊的都存在於身體上,頂多就到鰭的基部,而且色塊的邊緣分色比較不清楚,這類的,因為沒有洗色過程,而且身上色塊的基礎,是藍色素,而非黑色素,且都幾乎是成魚後就自然成形,越老大致上慢慢變濃,而常見的都比較小,比較分散,所以此類型,看似marble 不過小弟是把這型的排於marble之外
為啥會排除這型的呢?除了上述原因外,還有就是若這型也叫mable 那另一種 全身透明,有藍色在鰭上的魚,是不是也叫mable了? 這樣就亂七八糟了吧
總不能把 所有顏色分明的魚 都叫 mable  那太含糊了...(AB上常這樣亂取名,是因為商業考量嘛,何況AB上面PO文的人未必是學很深入,大多只是照眼前所見的表現來取個引人注目的名稱罷了)

附帶一提 1)與2),以及最後那種  是可以同時顯現的...它們如同魔術方塊組合  層層疊疊,所以讓人眼花撩亂啊...超有趣的!!

再打一下結論 (有想到再加):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1) marble(黑色素的變化), 能對藍色素與虹色素層造成明顯的影响卻對紅色素層 則影响很小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) combodian red(紅色素的變化) 只能對紅色層本身形成塊斑,而對其它色層影响很小,頂多能造成類似紫羅蘭那種效果而己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3) 這兩個是可以分離顯示的性狀,但也可以同時顯示,若有交疊處將適用上述法則來作表現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以上可能與各位大大原先的認知不同,不過這麼說明的目的,就是希望將複雜的東西不斷拆解,讓其單純化,弄清楚本質,一直是小弟所追求的


種公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種母

  種公.jpg 種母.jpg  

 

 

子代F1(洗色前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子代F1(洗色後)

 子代F1(洗色前).jpg 子代F1(洗色後).jpg

同胎公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同胎母魚

 同胎公魚.jpg 同胎母魚.jpg

H Hamels1126:maco大提供的 就是combodian red 的範例 這也普遍存在於紅魚中
跟一些初入門的大大說聲抱歉,好像寫得有點太複雜了

ps.感謝maco大提供的圖片唷

 Wowno:此魚是國外某玩家的大理石,整個蛻變過程~

1.jpg 2.jpg 3.jpg 4.jpg

 Wowno:有些大理石,是無法單單只由某時期的外表表現來判斷,因此魚有無大理石的判定,其有無洗色的過程很重要,不能單單只憑外表判斷

 Hamels1126:很好的例子 感謝提供!
這4張圖 小弟擅自幫大大們解說一下 第1.3.兩張,是有打光,第2.4.兩張則是無打光
所以 藍色的部份 變成是忽隐忽現的,其實是光線強弱的差異,排除掉這個,我們可很明顯的看到,唯一改變的,仍然只有黑色素的區塊,以圖1.3.為例,黑色素若在藍色底下,則藍色顯現出來是較深較明顯,若沒黑色素的部份,就變成了淡藍色,不甚明顯,而紅色區塊,也是無改變,只有黑色部份改變,也就是marble(大理石),洗色的過程..
所以此魚 有大理石基因,也有表現出來過程,不過洗過頭了變成黑色全無,而無法在最終的樣子,將其基因表現出來被看到.
但此魚則無 小弟前述的 combodian red的基因,因為紅色部份無改變.

 舞鬥:
以下小弟就個人見解提出來討論,如有錯誤歡迎提出來討論
先不提此魚是否是大理石表現,就親代黃金配白金這種組合,生出的魚一定會出現一堆的紅洗,而紅洗在小魚時表現是不明顯的,隨魚齡愈大會愈明顯,而且不會消失,所以不能說因為魚有顏色變化而說這魚是大理石
再來
我繁殖的經驗除了白魚外,任何魚一胎中都會出現幾隻大理石表現的魚,所以我想大理石基因是普遍存在每一隻展鬥中的,那怎麼證明這魚是大理石呢,我想如果此魚在健康的狀況下,能由紅色再變淡或無,那就是大理石表現了。如果不是
那此魚就是一般的紅洗。

宏哥:
洗紅.雜斑.複色.(大理石),很多魚種都逃不過帶有紅色基因.白金.古銅.黃金.藍色系,魚隻變化.要如何認知。
洗紅不是大理石 也不能說不是
黑雜斑面積大摻雜2~3種顏色也不能說不是
目前大理石的觀念個人經驗與得到的資訊因該是.藍.白.黑.紅.多種色系混在一起區塊分明,只是由顏色分配比列.決定該魚的名稱

至於顏色淺深比列不明顯.區塊色差不夠明顯
舉例:
白.紅.來說很多人認為不是.但也有人認為是,只差於紅色區塊是否比本身底色還要強,尤其是體色處於半透明體遇上.紅.黑這2色,如體色表面隱隱約約看的出內部具有任何色澤,不管任何顏色.只要區塊內(顏色表現被覆蓋)而不明顯.我想要說是否為大理石.複色系.洗紅.雜斑,其實就不好定論囉!

Dogdog:

大理石配大理石,通常子代大理石比較多,另外一部份到老都沒表現大理石(注意:是沒表現大理石,而不是說他不是大理石或是不帶大理石基因喔)
大理石是最難預測表現的基因,大理石配大理石,子代很可能100%是大理石,或是連一隻大理石都沒有也不足為奇,這牽涉到大理石的基因是屬於jumping gene 或是叫transposon
1.特徵: 兩端具有相反且重複的鹼基序列帶有可以合成轉位酶,幫助進行基因轉位作用
2.它可以在同一條或不同條的染色體上, 進行基因轉位 - 插入或離開
3.例如: 一根玉米上有時會看見一些不同顏色的玉米粒
1950年基因學者Barbara McClintock在研究有鑲嵌顏色的玉米時發現,(Barbara McClintock在1983年得到諾貝爾獎)
當大理石基因嵌入染色體時會開始color loss,也就是大理石化 - marbling
當大理石基因離開染色體時開始補色
何時開始嵌入而大理石化?答案是 -> 無法預測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期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